泪目!张桂梅老师连续15年送考路:“只要有一口气,就站在讲台上”
2025-06-12 08:17
发布于北京
高考结束了,这两天,张桂梅校长连续15年为学生送考的故事,在网络上令无数人动容。
依旧是一身素朴的长袖衬衫,一双贴着膏药的手,一只熟悉的“小喇叭”,一遍一遍的叮嘱……
这已是她连续第十五年站在高考送行的队伍最前列。
“活着就送,她们走到哪我陪到哪”
6月7日,2025年高考第一天,云南丽江华坪女高的高三学生们,在张桂梅校长的陪伴下,奔赴高考考场。
前一天晚上熄灯时,张桂梅校长还在一遍遍叮嘱学生:
今年是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连续第15年送考,虽然已是一名高考“老兵”,可每年的这个时候,全校最紧张的,就是她。
考试前一天晚上,张桂梅想给上晚自习的学生们加餐,
“给姑娘们吃鸡翅,祝她们考试一飞冲天”。
但和老师们商量后,她又觉得炸鸡翅油太大,怕学生吃坏了肚子,又连连摆手说:“算了,算了,吃别的”。
为了让考生们能准时到达考场,华坪女高每年都会租几辆公交车统一送学生去考场。
高考首日,送考车出发前,张桂梅得知有一名学生晕车,无法和大家乘车一同前往考场,她赶紧找到学校门口的警务室民警,“你们的摩托车可不可以载人?学生晕车帮我把她送到考场”。
对于今年的高考送考,她表示,“活着就送,她们走到哪我陪到哪,给她们自信和力量,让姑娘们知道,张校长和老师们都在,不用怕!”
燃灯之路:从6分到2000个奇迹
2008年,张桂梅在云南丽江的深山里种下一颗种子——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华坪女高的第一批学生,入学时并没有门槛。
只要是想上学的贫困女孩,不管学习有多差、分数有多低,张桂梅都收,而且不收一分钱。
有的女孩中考只考了200分,她收;
有一个女孩数学仅考了6分,她收;
有的女孩初三半个学期都没去上学了,她还收。
女高第一届招收了100名学生,有96人坚持到毕业。这些孩子都是张校长亲自走入大山深处,一个个“捞出来”的。
女孩们来女高前,有的正被家里说亲准备嫁人:“她是女孩,是用来换彩礼的。”
有的在山里放羊,从来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
有些家长油盐不进,张桂梅就发飙:“这个孩子我一定要领走。不用你一分钱,你还想怎么样?”
还有一年,张桂梅看到准高三的女孩在家里掰玉米,读小学和初中的弟弟去被送去补习。
张桂梅气急,对着孩子妈妈怒吼:“你们是不是脑子有病?姑娘要高考,送儿子去补习!”
她撇下200元钱,带着女孩下山。
张桂梅患有小脑萎缩症,双脚不太灵便,山路又难走,为了家访,好几次途中摔断肋骨,昏迷途中。
从2008年到2020年的12年,她走了12万公里山路,找回1800多个辍学女孩。
如今,她将2000多名深山女孩送进大学,用高考这支“命运的绳索”,将她们拉出贫困的漩涡。




2015年,大学毕业的黄付燕和当时的男友一起来到上海,激烈的竞争扑面而来。周围小学录取的老师都是重本毕业,或是硕士、博士,她拿着自己二本的小学教育专业证书,瞬间没了自信。
后来她转作销售,又换到一家私企做人力资源,直到2017年怀孕,她回到丈夫的老家贵州全职照顾家庭。
拿到第一份销售工资的时候,黄付燕从3500元中抽出了1500元捐给女高,张桂梅高兴地收下了。
后来,黄付燕考进贵州安顺市普定县一个乡村小学,成为一名特岗教师。
现在的她和张桂梅校长一样,总是对班级里单亲、贫困或留守的孩子本能地特加关注。潜移默化之中,她将女高精神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

她们成为医生、警察、律师……还有和张桂梅一样的教师,她们涌入大城市的各行各业,飞奔着去拥抱各自不同的灿烂人生。
她们如张桂梅所期望的那样,摆脱了无知、摆脱了落后、摆脱了宿命。
她们遵循了那年入读华坪女校的誓词: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她们就这样一个个离开了华坪女高,而往后还会有无数个稚嫩的女孩像她们当初一样重新走进这所学校。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