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含英咀华】《项链》如何通过人物形象反映主题
2025-09-25 08:35
发布于广东
文/Emliy C. G10

《项链》剧照
《项链》是法国 19 世纪作家莫泊桑于 1884 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在当时的法国,大资产阶级当权,人民一味追求享乐和虚荣。就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莫泊桑从他的文学作品中反映时代的腐败。《项链》中玛蒂尔德·骆塞尔拥有着复杂的人物形象,虽然对外界展示出虚荣的一面, 但是也为人伶俐,并拥有能坚韧承担责任的高尚品质。通过此人物形象,作者揭示了在 80 年代法国被金钱主导的社会里中下层阶级人民的苦难。
首先,文章巧用对比塑造出玛蒂尔德从天真、消极到蜕变的过程。小说中第一次出场,她在一张“小圆桌”前,却梦想着“丰盛精美的筵席”,喝着朴素的“肉汤”却幻想着吃上“佳肴美味”。现实和梦想的横向对比体现出来玛蒂尔德对自我身份认知的矛盾,拥有平凡的背景,可还是抱有过上富裕的生活的希望。她认为自己值得一切“精美”“豪华”的事物,所以因自己“寒伧”的生活感到痛苦。甚至女佣人都仿佛在不断提醒着她近在眼前又求之不得的生活,让她看到忧苦、遗憾。在项链丢失后,她只好接受现实,开始做“粗硬”的家务,也辞退了女佣。从抱怨和整日幻想到梦想消失的前后变化,玛蒂尔德行为思想的纵向对比凸显出了她的成长过程。因此,文章中的对比让读者认识到了一个多面的人物形象,显示了当时的民众和玛蒂尔德一样,执念于从自己的窘境中攀上纸醉金迷的生活。

《项链》剧照
其次,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也进一步加深了玛蒂尔德这一人物攀比和坚韧品质的碰撞。第一,小说开篇就强调妇女的“美”“丰韵”和“诱惑力”是她们“唯一的等级”。这样的社会环境描写表明玛蒂尔德从小就被灌输女人肤浅的品质才是她们价值的观念,所以才会形成她对于珠宝首饰和嫁给富家的执念。第二,她因没有华丽的礼服而“暴怒”且“不耐烦”、因没有首饰感到“不放心”和“焦躁不安”。这一系列的神态描写突出她想用礼服、首饰来彰显自己的攀比心理。第三,玛蒂尔德虽面临着没有服饰的懊恼,却还是在丈夫的关心下“用一种坚强的忍耐心镇住了自己的痛苦”。这一段的心理描写展现出了她克制、理性的精神内核,提前告知读者她并非只有空洞的外壳。因此,她在丢失项链后能够用“英雄气概打定了主意”预备偿还项链。她选择正面应对问题的心理描写刻画了她真诚勇敢的一面。社会环境、人物神态、以及人物心理描写不仅鲜活地塑造了玛蒂尔德爱慕谄媚和敢做敢当共存的品质,同时揭露她作为法国妇女的处境,是这个时代的烙印。
总之,《项链》这篇小说妙用对比、描写以及反转塑造了玛蒂尔德多面的性格品质。她有着时代背景下森严等级的标志性妇女形象,却拥有着正面、积极的精神。作者通过玛蒂尔德的形象指出了中下层市民生活的苦难,批判了整体民众对上流社会盲目追求的风气。活灵活现的人物和他们逼真的处境透露着时代的影子,引发读者对社会制度的反思,令人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G7 Chester M.
美术编辑:G10 Phoebe L.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访校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