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为桥,让“星星”闪耀——特普融合艺术公益行动纪实




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像夜空中的星辰,沉默却独特,用清澈的目光凝视世界,却难以用语言诉说内心的渴望。他们是自闭症儿童,被社会称为“星星的孩子”。而在福田区福港艺林学校,一场以音乐为名的公益行动,正用艺术的力量为这些孩子推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让他们的生命因艺术而绽放光芒。








作为大湾区办学最悠久的艺术特色创新型国际化学校,福港艺林学校始终秉持“乐理人生,智启未来”的教育理念,将音乐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的每个角落。2025年,学校携手广电公益基金会“青梧计划”、城市爱乐乐团、福田区颂雅艺术团及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特普融合亲子乐团,共同发起“陶笛吹奏音乐节目”公益演出项目。这一行动不仅是对艺术教育边界的拓展,更是对“全人教育”理念的深度实践。





陶笛,这一承载着七千年华夏文明的古老乐器,以其空灵悠远的音色,成为连接孤独症儿童与世界的情感纽带。在专业音乐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从最初的抗拒触碰乐器,到逐渐掌握吹奏技巧,再到在舞台上自信表演,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无数次的耐心引导与情感陪伴。正如一位家长感慨:“当孩子吹响第一个音符时,我仿佛看到了他心中那扇紧闭的窗,正被音乐轻轻推开。”



在福港艺林学校的小剧场排练现场,孩子们与城市爱乐乐团的专业演奏家同台练习,感受交响乐的磅礴与细腻;在特普融合亲子乐团的互动中,他们与普通儿童结下深厚友谊,学会用眼神交流、用微笑回应。一位参与项目的教师表示:“艺术不是万能的,但它能为这些孩子提供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让他们在旋律中找到自我认同,在节奏中感受生命律动。”
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广电公益基金会“青梧计划”提供资金保障与资源整合,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则为项目搭建展示平台,吸引更多爱心企业与个人参与。

福港艺林学校更将公益行动延伸至教育实践:计划将陶笛吹奏纳入小学部音乐特色课程,让普通学生与孤独症儿童共同学习,培养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特殊教育艺术干预培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联合深圳博物馆、深圳音乐厅等文化机构,为孩子们提供公益演出机会,让他们的才华被更多人看见。

在福港艺林学校,艺术不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生命的哲学。学校创始人徐晓露校长曾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而艺术是滋养他们成长的阳光与雨露。”




从K班到高中部,从国家课程到IB国际课程,音乐始终贯穿于教学全程。学生们在钢琴前感受指尖的跳跃,在合唱中体会团队协作,在戏剧表演中探索人性深度——而这些,正是学校“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目标的生动诠释。
此次陶笛吹奏公益项目,正是这一教育理念的延伸。当“星星的孩子”与普通儿童共同奏响《谢谢您》的旋律时,当观众为他们的表演报以热烈掌声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艺术的感染力,更是教育公平与社会包容的力量。
目前,福港艺林学校已计划将陶笛吹奏项目纳入常态化艺术教育体系,并探索与更多特殊教育机构合作,扩大受益群体范围。同时,学校将联合高校科研团队,开展“艺术干预孤独症儿童康复”课题研究,为公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上帝关了一扇门,必然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在福港艺林学校,这扇窗的名字叫“艺术”。它让“星星的孩子”找到表达自我的语言,让普通孩子学会尊重差异、传递善意,更让整个社会看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以音乐为桥,以爱为帆。福港艺林学校将继续携手社会各界,用艺术点亮更多“星星孩子”的未来,让童年的天空永远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