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手记——“看见”的力量



“在我们班,孩子们总是这样自然地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Ta们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也不会掩饰内心的想法——有困惑就直说,需要帮助就开口。
作为班主任,我最欣慰的不是Ta们有多‘听话’,
而是Ta们愿意这样真实地做自己,愿意把心里话都说给我听。因为我知道,只有当孩子感受到被完全接纳时,他们才会这样毫无保留地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现,Ta们愿意‘听话’,不是我有什么‘魔力’,而是因为我们始终用真心去看见他们、理解Ta们。”

在双语优才,
每个孩子都被允许成为"自己"——
在这里,教育不是修剪个性的剪刀,
而是托起不同生命的土壤。
我们的教育,不止于分数与排名,
在这里,成长不止一种模样......
课堂可以很"不课堂"
语文课变身"百家讲坛"、名著阅读齐分享、英语课趣玩电影配音、道法课变身"火药味"辩论赛现场......
比考试更酷的较量—蛋仔闯关积分赛
英语单词大比拼、历史基础知识拆盲盒、生物趣味问答、语文阅读挑战赛......



节日/生日仪式感—让每个日子都闪光
班级生日会活动、劳动节包饺子活动、端午节“谁是卧底”活动、感恩节暖心祝语......




走出校门才是大课堂
南昌滕王阁经典诵读、白鹿洞书院拓碑体验、庐山秀峰山水课堂、婺源篁岭创意晒秋、景德镇古窑陶艺制作、西安沉浸式参观兵马俑......




在双语优才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我都深深感受到,教育不是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而是用心发现每个生命的独特光彩。当内向的学生在课堂辩论中勇敢发声,当调皮的孩子在陶艺体验中展现出惊人的专注,当全班为某个同学的进步由衷鼓掌时,我看到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成长。
在这里,我们用包容和理解浇灌每一株幼苗,让Ta们在“试错”中学习,在差异中进步,最终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教育的美好,莫过于见证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说:"这就是我,我在成长。"


家长端
教育不是“找问题”,而是“找答案”
“多对一”家长会:
各学科老师+班主任+家长共同探讨,避免片面结论。


学生交流会:
让孩子参与讨论,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而非“被定义”。


个性化管理方案:
基于集体讨论,制定专属成长计划,而非统一要求。
学生端
日常倾听,及时回应
课间10分钟聊天:
班主任每日随机邀约学生,聊学习、聊生活、聊烦恼。
一对一学习鼓劲:
针对孩子薄弱环节,给予个性化鼓励和方法指导。
“小目标”跟踪:
每周和孩子复盘微进步。
有时候,蹲下来,听听孩子们的故事,会发现每个"问题"背后都藏着一颗渴望被看见、被理解的心。
当我邀请家长、老师和孩子们围坐一起的时候,并不是在审判对错,而是在共同寻找成长的钥匙。而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常里,那些看似平常的对话和行动,也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见每个孩子最真实的需求。


● 学习方式适配:视觉型/听觉型/动手型学生的差异化教学(如思维导图/读书笔记/实验操作)
● 弹性任务选择:作业设置基础版/进阶版/创意版(如语文可书面解答或拍摄讲解Vlog)
● 特别成长计划:为特需学生定制"小步目标"(如社交恐惧孩子每天主动问候1人;学习困难的孩子每天解决一个学科知识点)
● 多元评价体系:除考试成绩外,设立"学习进步奖""最佳协作奖"“学术卓越奖”等等
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推演,有的孩子富有艺术感知,有的孩子动手能力超群......这些差异不是缺陷,而是等待被点燃的火种。当我开始真正接纳每个孩子的不同节奏,变化悄然发生——那些总把"不要管我"挂在嘴边的调皮孩子,发现自己的捣蛋创意被引导成课堂即兴表演后,反而成了最积极的规则守护者;那些安静到近乎透明内向的孩子,在允许用绘画、文字代替当众发言后,渐渐愿意在小组里小声分享观点......教育中最神奇的"管教",恰恰是不急着管教。



当我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去"倾听"——一个眼神、一幅涂鸦、一次迟疑的停顿,便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语言诉说成长。在双语优才,我们始终相信:唯有真正听懂那些"沉默"的声音,才能让教育抵达每一个需要被照亮的心灵。
我们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家庭加入这场教育之旅。在这里,您的孩子将被真正"看见":Ta们的个性会被尊重,Ta们的节奏会被理解,Ta们的沉默也会被温柔回应。让我们携手,为每个独特的孩子找到属于Ta们的成长频道。
///
每周六,欢迎来到梦途,与这些可爱的老师们交流。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访校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