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心理课|走进生活实验室,一起解码环境与抑郁的隐秘关联吧!
今天,籽奥IG阶段的同学们怀着好奇与期待,在心理带队教师的组织下有序集合,踏上了一场关于“心灵观察”的特别旅程。
围绕 “环境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这一核心主题,老师带同学们实地观察,深入理解环境与情绪健康的紧密联系,揭开抑郁症背后复杂的环境密码,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心理学的核心知识。


原来生活中藏着这么多情绪
抵达学校附近的商圈后,同学们按照预先分组,迅速散开在各个区域,开启了“情绪大搜索”。
绝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难关注到环境中人们的情绪,而在心理老师们的启发下,周围的环境在大家眼中变成了“情绪博物馆”——

↑观察周围环境
年轻母亲挑选水果时脸上写满了专注、孩子们在零食区的兴奋和快乐、顾客们寻找不到想要的商品时的轻微烦躁和焦虑、休息区里人们三两成群聊天时的放松、上班族独自坐在角落一边吃快餐一边看电脑眉头紧锁、顾客在结账时拿出手机刷短视频脸上没什么波澜......
幸福、紧张、兴奋、放松、焦虑......情绪的“反差感”在这个空间中十分强烈, 同学们越观察越投入,也渐渐明白:生活中从不缺少情绪,只是以前的我们,从未停下脚步认真“看见”它们。

学会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能力
“看到情绪只是第一步,把情绪‘抓’下来,才能更好地分析它。”在带队教师的提醒下,同学们拿出《情绪观察表》,开始认真记录自己看到的每一个“情绪瞬间”。
表格里的“时间、地点、情绪类型、可见行为表现、环境特征” 等栏目,成了大家捕捉情绪的标尺。
“在零食区,孩子们普遍表现出兴奋和快乐,而家长则更多表现出管束的行为。”
“在电子产品、饰品店里,人们往往表现出更高的兴奋度,环境确实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状态。”
......

↑向老师请教知识点
观察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记录了表面的情绪表现,还开始思考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在相似环境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为什么有些人能够保持情绪稳定,而有些人更容易受到环境影响?
在记录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会了“看情绪”,更学会了 “辨情绪”—— 不再是简单地说 “他不开心”,而是能通过“皱眉”“叹气”“频繁看手机”这些具体行为,判断出“烦躁”“焦虑”等更精准的情绪;
也能通过“队伍长度”“环境噪音”“身边人数”“光线情况”这些环境特征,找到情绪背后的“诱因”,联动思考情绪和环境的关系。

↑观察环境情况
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要运用自己学习过的心理学知识进行环境和情绪的分析,还要调动自己的观察力、训练自己对环境的敏锐度,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以前觉得记录情绪很简单,现在才知道,要记清楚‘谁、在什么地方、因为什么、有什么情绪’,才能真正看懂情绪。”一位同学在填完表格后,认真地说。

复盘思考,内化知识点
实地观察结束后,学生们返回学校针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小组讨论,将观察所得与课堂知识进行连接。
“餐饮区的嘈杂环境,和朋友一起的人觉得热闹,独自吃饭的上班族觉得烦躁;排队结账时,队伍长短影响了大家的心情,过长的等待会让人感到烦躁......”


孩子们在观察环境和每个人的情绪表达后,更深刻的理解了人们面对环境压力时的不同反应,理解了为什么在相同的环境中有人会得抑郁症,而有人不会。
各小组分享观察与讨论成果后,教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帮助学生们内化书面知识,让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学术知识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


“我们常常在课堂上讲解抑郁症的成因和症状,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微妙影响。”带队老师道出了这次活动的初衷,“商圈作为一个综合性生活场景,就像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人们在各种环境下的真实情绪反应。”

而对于籽奥高中来说,这次 “行走的课堂” 不仅是一次让知识 “活” 起来的实践,更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它让同学们走出课本,在生活中学习;让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
未来,籽奥高中还会继续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更多同学学会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时刻充实自己,成为有终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新青年。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访校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