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球的成长奥德赛 | FLA中学部加拿大夏令营回顾
当海南的椰风还在记忆里轻拂,温哥华的阳光已带着薄荷般的清凉。在刚刚过去的七月,FLA的孩子们来到加拿大,在城市、森林、海洋和雪山中不断体验新的“课堂”,将“成长”写进每一次勇敢的尝试、每一次大胆的探索、每一次对未来的眺望。
7月的温哥华,阳光像裹了层薄荷糖,清凉又明亮。孩子们刚步入我们FLA姊妹学校—加拿大温哥华Bodwell中学校园,就被“Welcome”的热情点燃。上午,他们在课堂里学习加拿大的文化与地理;下午便化身“城市探险家”,在街头巷尾解锁全新的“城市课堂”。
• 街头初探:城市探索的第一站是格兰维尔岛的艺术市集。有人逛得挪不动脚,有人蹲在街头画家旁临摹,有人把手工皂的香气藏进笔记本。
• 运动争锋:不同国家的孩子被随机编入队伍,接力赛时每个人都卯足了劲,拔河时脸憋得通红,手也磨破了皮也不轻易放弃。青春的汗水滴在绿茵草坪上,笑声和呐喊打破了文化与国界的隔阂。
• 飞越天际:当座椅腾空,带着我们“俯冲”进尼亚加拉瀑布时,水雾仿佛扑在脸上,极光在近在咫尺处流淌,落基山的雪峰擦着鼻尖掠过,孩子们此起彼伏的惊叹,是最生动的地理课。
第二周,我们把课堂搬到维多利亚——这座太平洋畔的英式小城。当校车开进渡轮,我们向着维多利亚乘风踏浪,孩子们兴奋地在甲板上远眺远处的雪山,海湾里的风夹带着阳光的暖。在这里,孩子们将获得文艺与自然的双重浸润。
• 议会大厦:哥特式建筑前,我们的第一次夏令营大合影,孩子们纷纷用手机记录着这次充满缘分与偶然的相遇。
• 勇气之路:走过600米的高空栈道我们来到了天空步道,这是一条悬在森林上空的玻璃步道,登顶后可以眺望温哥华岛的美景——考依琴山谷、芬利森湾尽收眼底。返程时约30米高的螺旋滑梯速降,既是对勇气的锻炼,又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 花丛掠影:拥有百年历史的布查特花园中藏着夏天的调色盘——绣球花堆成五颜六色的云,玫瑰的甜香萦绕鼻尖,郁金香的花瓣薄如蝉翼。孩子们蹲在花丛边为每朵花留下独一无二的特写。
• 才艺之夜: 这是绽放才华与勇气的舞台。舞台灯光亮起时,各个国家的同学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艺——舞蹈、唱歌、弹钢琴……掌声与喝彩不分国界,文化的共鸣就这样自然发生。
• 公园漫步:UBC校园的林荫道上,行色匆匆的学生们抱着书经过。复古的建筑群中偶现几座现代建筑,形成了一种和谐之美。斯坦利公园的森林里,松鼠追逐抢食,绿头鸭惬意地窝在沙滩上,海鸥也会大摇大摆地混进野餐的人群当中觅食,人与自然的共生在此处有了具体的模样。
第三周的温哥华,像被按下“狂欢键”。孩子们与全世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逐渐熟悉,更在交流与碰撞中拓宽了自己的认知边界。
• 沙滩拾趣:Ambleside海滩上,夕阳把海水染成蜜色,排球弹起又落下。有人接球时摔进沙里,有人脱了鞋踩浪花,看潮水漫过脚踝又退去。
• 水族寻幽:水母在幽蓝的灯光下像朵会呼吸的花,海豹甩着尾巴争斗、水獭抱着石头游弋,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水族馆中随处可见的是“保护海洋”的倡议;水族馆的4D影院中,我们追随BBC的镜头了解三文鱼大迁徙。
• 城市探索:Robson Street的咖啡香里,他们用英语和同学在繁闹街巷中聊天穿梭,“口语课”里的情节就这样在真实世界中上演。
• 天空之旅:乘坐惠斯勒的缆车,海拔不断升高,远处的雪山离我们越来越近,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山顶经年不化的积雪。俯瞰围绕小镇的湖泊,在阳光下透着或碧蓝或青绿的光,仿佛天神不小心打翻的调色盘,点缀着不远处的皑皑雪山。
• 鹿湖泛舟:湖面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的涟漪,幽静处能映出云朵的影子和湛蓝的天空。而水面泛起的涟漪里,也映着孩子们划船时努力的笑脸。
• 文化狂欢:操场被各个国家的旗帜和摊位填满,不少孩子穿着他们民族独特的服饰在人群中穿梭。在这里,我们一边品尝不同国家的特色小吃,一边听着老师讲述他们国家的故事。孩子们带着好奇和兴奋排着队,在这场小型的“世界之旅”里,文化不是课本上抽象的名词,而是具象为舌尖上的味道、指尖的触感以及绽放的笑颜。
从陵水到温哥华,16000公里的距离,孩子们带回的何止是照片里的笑脸?是独自整理行李的从容,是和外国伙伴争论又和解的智慧,是站在甲板上眺望雪山时宁静与期盼。“离别”,也是成长的必修课。“以后我去找你”是少年一腔期待的约定,而他们也终将重逢。
世界辽阔如瀚海,个体渺小若尘埃。可每一次抬脚出发,都是给生命拓开疆界——看过山河的壮阔,才懂谦卑是对天地的敬意,也是让自己在行走中慢慢丰盈的底气。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