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家长分享|突破传统,奔赴热爱,追梦牛津!
2025-07-31 08:24
发布于河北
这是一段关于梦想如何照进现实的成长故事,也是一位勇敢而智慧的母亲关于教育抉择的深度思考。从四年级的“科学家之梦”到牛津物理系准学子,King的成长轨迹展现了一个少年对科学纯粹的热爱。当传统教育模式与孩子的个性产生冲突时,这个家庭勇敢选择了转轨,在清澜山学校"尝试,一切可能"的校训和开放包容的全人教育理念之下,在母亲的智慧引导和全力托举之下,这个只知道学习的“科学狂人”收获梦校录取通知的同时,还成为了一个拥有爱心和心怀感恩的朗朗少年。
(本文根据King妈妈在第三届家庭教育论坛上的分享整理而成)
“我长大了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在King小时候,只要有机会,我们常会带着他和姐姐去国内外旅游,打卡各地博物馆、名胜古迹,瞻仰名人故居,希望借此帮助他们探索世界、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增长见识。同时,还会带着他们走进各地科学馆,感受前沿科技的魅力,探索奇妙的科学世界;每到周末,也会安排野外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然中肆意撒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King自幼就喜欢用MP3听各类音频故事,对阅读更是爱不释手。在我的记忆里,他总是走到哪里,就听到哪里,走到哪里就看到哪里。过去我们家住在深圳市少儿图书馆旁边,这里看书和借书非常方便,在他六年级之前,图书馆里他想看的书,也几乎看了个遍。

King 从小就对机器人充满兴趣,从幼儿园起,他就在机构学习乐高搭建。小学中期,他就进入机器人竞赛阶段的学习,曾代表学校参加过深圳市的机器人竞赛,并跟随机构多次参与国内国际各项机器人赛事。
King自幼小开始,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热衷于探索、实践与独立思考,凡事都要追问为什么,脑海中常常涌现奇思妙想。他曾在三年级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 EV3 组装解魔方机器人——自主完成组装、系统安装和调试,最终成功实现了机器人解魔方的功能。他还用这个EV3实现了很多有创意的小玩意。
他还热衷3D 打印机及其它各种各样的实验,例如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各种化学实验、在学校操作显微镜等。(这些设备都是他通过积攒零花钱与压岁钱购置的。King是个目标导向明确的孩子,每当发现心仪的大小玩具,便会制定具体的存钱购买计划。)

在深圳,小学三年级便开设了科学课,King特别喜欢这门课,每次到了科学课时间,都满心期待。他平日里积累了丰富的科普知识,还爱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这些特质让科学涂老师对他印象深刻,于是King被推选为班里的科学课代表。
在我的记忆里,小学阶段King的科学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十分亮眼。除了一次考了99分,其余都是满分,稳稳保持着年级第一。那次没拿到满分,他还难过地哭了许久。
科学涂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富有耐心又有爱心,是King科学探索路上的启蒙者。涂老师给予的肯定、鼓励与欣赏,为King注入了满满的信心与动力。
四年级的某一天,King 突然对我说:“我长大了想成为一名科学家。”那时我和孩子爸爸只是鼓励地告诉他,他肯定可以的。
五年级时,观看完《流浪地球》后,他回到家后立马写了一篇内容丰富深刻的观后感,当中提到了很多科学方面的问题和自己的一些看法。看完这篇观后感,我和他爸爸都感到很震惊。原本以为他小时候看的霍金等科学著作都只是看个热闹,并没有真正理解。从这篇观后感中我们才明白,别看年纪小,他确实理解了书中的很多科学方面的知识并有自己的深入思考。
八年级时,King 突发奇想,通过网购二手电脑配件成功组装出一台总成本仅202元的台式电脑并能正常使用。九年级观看《铃芽之旅》后,他受影片启发,自主设计并采购材料,最终制作出可遥控行走的三脚凳……

一桩桩一件件,似乎都在朝着他四年级时看似突发奇想说的那句“成为科学家”的梦想靠拢。
为追科学梦,我们从公立转入清澜山
从深圳的公立学校转学来到清澜山是King求学生涯的转折。
还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暑假,我让King跟深圳四大初中的竞赛生在某机构一起学习物理竞赛知识。原计划想让他通过物理竞赛进入省队或国家队,以期保送或加分考入985名校物理专业,实现他的科学家梦想。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却观察到,这些培训机构里的老师中不少就是通过参加物理竞赛获得了很不错的名次考进了顶尖大学,可他们毕业后,却只成为了一名机构老师,这和King的科学家梦想相去甚远。那一刻,我突然怀疑自己对King的规划是否正确。
升入七年级(初中)后,King的时间90%都被迫投入书本学习。每日清晨六点半起床至深夜十一二点休息,疲于应对分数和卷成绩,没有时间去想和做喜欢的事。当时正值疫情,活动的锐减更使他失去探索兴趣的时间,我明显察觉到他逐渐丧失活力与眼中的光彩。
再加上King是一名具有强烈思辨精神的孩子,他经常质疑权威并提出深刻问题。七年级道法课上,他因多次质疑教材内容被教师要求"禁言"——禁止课堂发言与提问,否则扣除道德评分。这一事件成为我们考虑转轨的重要催化剂。尽管理解教师的立场,但我们深刻意识到公立教育模式对其发展的限制。
七年级下学期,我和丈夫经过慎重商议,并咨询了King初一时的语文老师龙老师。龙老师是深圳福田区的教育名师,教学经验丰富,富有耐心和爱心,培养出众多优秀学子。听取龙老师的建议后,我们决定为King切换教育赛道,希望为他的科学梦想保留成长空间。
我们考察了深圳多所国际学校,最终选定清澜山学校。这所学校由华为与清华附中合作创办,其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优越的校园环境以及全人教育的培养模式极具吸引力。作为前华为员工,我们对带有华为背景的学校本就有着天然的信任。
因对国际学校缺乏认知,最初King非常抗拒转轨。最后在观看了学校招生直播,了解了学校教育理念与设施后,才同意参加入学考试。2020年8月15日,King正式入读清澜山八年级。
在清澜山,从“科学狂人”到牛津物理准学子
清澜山学校是一个开放、包容、温暖且有爱的大家庭。我非常喜欢学校"尝试,一切可能"的校训。这句校训在激励着King挑战自我的同时,给我带来了力量,帮助我不断突破,成为更好的自己。
初到清澜山,面对国际学校的全新环境,King 一时难以适应。幸好,八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学科老师们以及生活导师陈晓东老师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他快速融入校园生活。虽然King的英语自小都还不错,但读写能力和清澜山的孩子相比还略有不足,英文老师就主动拉着他督促他学习,帮助他英文学习的不断提升。八年级的竞赛导师许安老师在物理与数学领域对 King 的影响尤为深远。课余时间,许老师常与他深入探讨学术问题,耐心解答他的疑惑,并积极鼓励他。在许老师的指导下,King 自学了公立高中及部分大学的物理、数学知识,不仅夯实了学科基础,还培养了自学能力。
在踏入清澜山的校园之后,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他有时间继续“搞”事情。在这里,每一位老师都很专业和热忱,对于他常常冒出来的那些“为什么”,老师们都会耐心地解答,或带着他一起寻找答案,课堂上,老师们的讨论式教学取代了传统讲授,思维的碰撞与观点的交锋,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课后,老师们鼓励他参与社团活动、挑战学科竞赛,全方位挖掘他的潜能。在被尊重与理解的氛围中,让King不断地变得自信和阳光,King的创造力被彻底点燃。他不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局限,而是主动钻研大学物理教材、探索前沿学术论文,向着心中的科学圣殿勇敢迈进。
时至今日,我与先生愈发庆幸当初及时转轨的决定,更为选择清澜山学校感到欣慰。以King的独立思考性格与我的教育理念,若继续在公立教育体系中挣扎至今——毫不夸张地说,或许不是孩子陷入崩溃,便是我先承受不住压力,甚至可能早已两败俱伤。这样的判断绝非危言耸听,在我身边,类似案例实在屡见不鲜。
随着学业深耕,King不仅学术成绩优异,性格也愈发温润谦和,曾经痴迷的“科学狂人”,主动开设了物理选修课,用他擅长的物理和数学方面的知识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希望能点燃学弟学妹们对科学方面的兴趣和热情。九年级时,在李校长和黎校长的大力支持下,King 和同学们一起创办了机器人社团。在机器人社团和别的一些社团活动中,他凭借自己扎实的理工知识和动手专长勇担重任,在团队协作中绽放独特光芒,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九年级和十年级期间,他选修并通过了七门 AP 课程,他还参加了 AMC、AIME、BPhO 等竞赛,在 BPhO 竞赛Round1和Round2中均荣获全球最高奖。十年级下学期,他有了明确的目标——牛津大学物理系。因此在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他开始选修 A - level 课程,并获得了两门数学实考A*和三门预估A*的好成绩,并最终被牛津大学物理系所录取。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在陪伴King成长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与调整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始终坚持兴趣驱动的教育理念,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各种可能性,为他创造探索的条件与机会,让热爱成为他持续进步的内在动力。同时,我们也学会了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明白每个人都不完美,包括我们家长自己。我们更注重用正向语言肯定孩子的努力,放大他的优点,帮助他建立真正的自信。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特别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协同配合。通过主动与老师保持良好沟通,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借助专业的教育资源为孩子搭建更优质的成长平台。同时,我们也鼓励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让他在真实的团队合作和公众展示中锻炼社交能力、领导力和应变能力,这些实践经历远比书本知识更能塑造综合素养。
回顾King的成长历程,他确实经历过不少让家长头疼的阶段,比如沉迷游戏、作业拖延等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我逐渐形成了两个重要的心态调整方法:一是相信"万物皆为我所用",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尝试从中发现积极意义;二是允许孩子犯错,将孩子的每次犯错视为成长的契机,相信经历过的教训能让他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帮助TA更好地成长。这些心法帮助我在育儿过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态。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家长自身的学习成长同样重要。正如李校长常说的:"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我们不仅要持续更新教育理念,跟上孩子的成长节奏,更要以身作则,用终身学习的态度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没有标准答案,但尊重、信任与支持始终是最核心的原则。在陪伴King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和进步,这或许就是亲子共同成长的真谛。

文字 Writing|谭玉容(G12-1吴昭瑞King Wu妈妈), Jade Liu
图片 Photos|谭玉容
编辑 Editing|Amy Gong
审核 Auditing|Jade Liu, Lara Lin, Wenping Li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