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说 | 从麻省大学到波士顿学院:我的留学选择,排名和热门都不是第一位
立校数载,青岛博格思加州学校培养了一批批深受世界顶级学府认可的卓越学子。在博格思学校"Be Inspired"理念和纯正美式文化的培养下,每一位学子都有着其独特的个性和故事。
近日,博格思2020届毕业生Ideal Li回到母校担任夏令营助教。去年,他在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拿到学士学位,如今正在波士顿学院攻读教育专业硕士。
作为过来人,他想和大家聊聊留学路上的那些事儿——从高中的选择,到大学的择校与专业,再到给学弟学妹的真心话。
本期校友说干货满满,让我们来一睹为快!

O
T
O
H
P
✧
✦
✦

2020届博格思毕业生
Ideal Li

很多人问我,当初为什么选择博格思?我的答案很简单:它提前帮我 “预演” 了留学生活。
在博格思,全英语沉浸式教学是标配 —— 上课只能说英文,课本、作业、讨论全是英文环境。这直接让我在进入大学后,能轻松跟上教授的讲课节奏,而不是像有些同学那样,还在为语言障碍焦头烂额。
更关键的是,这里的教学模式和美国高中、大学几乎无缝衔接:
走班制选课:没有固定教室,每学期要和学术顾问一起规划课程,提前适应大学的自主选课逻辑;
过程性评价:作业、项目和考试成绩直接挂钩总成绩,再也不是 “期末考好不愁”,逼着你认真对待每一次任务;
Office Hours:课后能找老师1对1答疑,这点在大学学习中也是蛮重要的,毕竟大学教授几乎不怎么关心大家的学习情况,因此学会利用好这个资源,养成主动去请教问题的习惯在大学学习中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大一认识的一个朋友,就因为不适应这种模式,开学后落下一堆作业,后来追赶得异常吃力。而我因为在博格思早已习惯,整个大一都顺风顺水。提前适应规则,真的能让你在留学起跑线上少跌跟头。
择校:排名再高,不如 “适合” 重要

很多学生和家长执着于学校排名,但我想说:排名真的没那么重要。
每年排名波动极大,现在排名一般的学校可能在未来成为杀进榜单的“黑马”,今天的 “名校” 也可能后劲不足。更现实的是:国内海归早已不是十几年前的 “稀缺品”,国外 HR 也更在意你的经历而非学校名头。
选校时,不如多问自己这些问题:
学校的氛围和文化是否让你舒服?(比如有的学校学术压力大,有的更注重实践)
周边社区安全吗?生活便利吗?(交通、超市、治安状况这些 “小事”,直接影响日常状态)
气候、生活成本、节奏是否能接受?(比如有人怕冷,有人受不了大城市的快节奏)
只有选对了 “适合” 的环境,才能有好的留学体验,不然再高的排名也只剩“坐牢”。
专业:兴趣比 “风口” 更持久

选专业时,很多人盯着计算机、金融这些 “热门” 或 “高薪” 领域。但风口是会变的 —— 十几年前最火的专业,现在可能早已降温。
我的建议是:跟着兴趣走。
热门专业竞争激烈,如果没兴趣,硬学只会痛苦:上课走神、作业拖延、考试焦虑…… 反而容易 “摔得更惨”。反之,真正喜欢的专业,哪怕累也会有动力,能让你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
我自己就是例子:刚读本科的时候想选计算机,后来发现对人工智能毫无兴趣,但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就本着按时毕业的原则选了和计算机有很多重复必修课的数学专业,然后再在学习之余通过尝试不同领域才明确了自己想当教育工作者,所以现在读研就选择了教育专业。兴趣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但一定要给它生长的机会。
别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选学校、选专业时,多问自己 “我想要什么”,而不是 “爸妈 / 朋友希望我选什么”。留学是自己的人生,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
青春只有一次,别只顾着赶路

内向的同学可以多培养爱好,外向的同学可以多交朋友——这些经历不仅可以让你的学生生涯变得更加充实,更重要的是也会让你更了解自己,对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答案。
和老师搞好关系,别怕 “麻烦”

高中的老师、大学的教授,不仅能在 Office Hours 帮你答疑,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推荐信会直接影响你的升学和求职。平时多互动,让他们记住你,机会来了才会想到你。遇到不懂的就问,毕竟平时“厚脸皮”一点总比在考试时对着试卷“干瞪眼”要强,而且大多数老师和教授也都是很和蔼的,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冷。

从青岛的博格思到美国的校园,Ideal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留学不是复制别人的路,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
希望所有博格思学子都能带着勇气和思考出发,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跑得稳、跑得开心。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