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七年级古文吟诵大赛圆满收官!
近日,初中部语文组“新荷”文学社语文读书节系列活动之 “声动文澜 韵染青衿”首届七年级古文吟诵大赛圆满收官!
七年级10个班级以文为舟、以声为桨,穿越千年时光,让古典诗词在吟诵中绽放新的光芒。现在,让我们重温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诗意瞬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王老师指导的吟诵,将架子鼓的铿锵节奏融入《诗经》雅韵,刚柔并济间,道尽戍卒的家国之思与岁月沧桑。鼓点与吟诵交织,让千年离愁在韵律中层层铺展。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李老师带领学生以清亮嗓音叩响生命的礼赞——明快的声线里,“平凡亦有光”的信念随吟诵流淌。小小的苔花,在青春的吟诵里,绽放出不逊色于牡丹的倔强与热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老师指导学生以抑扬顿挫的吟诵,重现刘禹锡“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没有繁复的装饰,唯有纯粹的声线,却让“陋室不陋”的精神境界直抵人心。



同样是《陋室铭》,却有不一样的诗意表达。
刘老师创新性加入古筝伴奏,琴弦轻拨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清幽画卷缓缓铺陈。当吟诵声与琴音共振,古文的雅致与韵律,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焕发新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甘老师携学生以4架古筝合奏为引,吟诵声在琴弦的氤氲中若隐若现,将《诗经》里的浪漫怅惘化作可听可感的“秋水蒹葭”,让听众沉醉于“寻而不得”的古典意境。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兰老师指导的吟诵,以明快的节奏重现张志和笔下的江南烟雨。轻快的语调、鲜活的声线,让“斜风细雨”中的闲适自在跃然眼前,仿佛能看见渔翁在画中“笑看云起”的惬意模样。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甘老师带领学生以激昂的齐诵,喊出《诗经·秦风》的铿锵誓言。整齐的节奏、震天的吟诵,让“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壮志豪情冲破纸面,展现出青春少年的热血与担当。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舒老师指导学生用细腻声线捕捉生活的韵律——吟诵里,有古代妇女采摘车前草的轻快步伐,有田间地头的欢声笑语。简单的词句、重复的节奏,让千年农耕文明的烟火气,在吟诵中格外鲜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李老师携学生以深情的对诵,将苏轼的旷达与牵挂娓娓道来。舒缓的语调、温柔的声线,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穿越时空,在月光与吟诵的交织中,诉说着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与温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兰老师指导的吟诵,以和谐的声线共振,重现《诗经·小雅》的宴饮盛景。吟诵声里,有“礼遇贤才”的热忱,有“琴瑟和鸣”的和睦,让古典文化中“以诗会友”的温度,在青春的演绎中触手可及。
从《诗经》的质朴到宋词的婉转,从边塞豪情到田园诗意,七年级同学用声音搭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这不仅是一场吟诵大赛,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一次让经典照进青春的美好奔赴。
未来,“新荷”文学社将继续以“文”为灯,引领更多同学在文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以声传文,以韵润心,经典永不落幕,诗意常驻青春。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