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用了14年的微信头像,背后是她的温暖与守望……
罗盈盈老师的微信头像是一张略显模糊、已经微微发黄的照片。她说,这是她的教育初心。

照片中,留着一头短发,戴着黑框眼镜的罗老师刚刚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班上的一位女孩子为了表达对她的喜爱,也剪了这样一头短发,换上了一样的眼镜,这让罗老师第一次震惊于“老师”这个身份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只要我还在当老师,就不会换我的微信头像。这张照片会一直提醒我、激励我老师的身份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在王府,罗老师坚守了14年这样的教育初心,收获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与信任。这14年的点滴,我们想通过4个故事讲给你听:
4位插班生,4对学习搭子
罗老师带过的班有一种魔力,不论多少人,大家都是一股劲,一条心。
2011年罗老师来到王府,同年初中部也在7年级正式开设了IGCSE国际课程。在经历一年良好的学习之后,罗老师班上转来了4位来自公立校、非常优秀的插班生。

▲罗老师带的第一个班级在高中毕业时的合影
为了帮助新生快速融入新环境,也让老生感受教育的多元,罗老师特别设计了8人小组:4位新生与4位老生结成“学习搭子”互相取长补短。
一段时间过去效果立竿见影,甚至有些“过于积极”……
有一次,生活区的老师来问罗老师是不是最近有考试,抓到孩子们凌晨3点还在宿舍里在一问一答地学习。细问之下罗老师了解到,孩子们是担心第二天听不懂外教课,所以要提前熬夜预习。
罗老师先是肯定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并把一问一答的学习方法向全班推广,但为了第二天的上课状态,她告诉同学们可以将预习时间调整到晚自习,变成周预习。
这样对孩子们先予以肯定,再进行合理规划和引导,让新生们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鼓励,在开学两三周之后,罗老师接到了这4位插班生家长的反馈,表示孩子不仅学习上有了显著的变化,性格也越来越开朗和自信。
我记得那时候有一位同学,周日家里有老人过生日,家长来和我协商是否能周一再返校,结果孩子却表示可以中午过生日,还是希望周日能回学校。这种对学校心态的变化,让家长觉得非常欣慰。

▲拍摄于2017年,第一个班级的学生高中毕业。其中王子丹(左二)获得了优秀毕业生荣誉,目前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攻读人工智能博士学位

▲2023年,罗老师给92班的同学们设立班级目标
因此,在每一次考试前,同学们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劲头十足。最后一次IGCSE考试前夕,罗老师用将近7个小时讲完了200页PPT,从中午讲到了傍晚。即便到了饭点,同学们还是想听完这个知识点后做题巩固一下再去吃饭。
那天罗老师陪做题的孩子们待到了晚上10点。她说这是一个双向循环,孩子们感恩老师的付出而加倍努力,而老师们更感动学生的成长还想做的更多。
在孩子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的时候,老师如果做得足够多、足够深,去缩短他们的迷茫期,这样也是一种好的结果。当时也是想让孩子们有一个目标感,没有想过一定要实现,但现在来看,我们一起努力已经实现了至少95%。
让妹妹也转学来王府
为了和家长快速建立了解和信任,罗老师开过一场9个小时的家长会。
“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欢迎家长随时来学校交流”的短信一发出去,很多家长就被罗老师积极的措施所打动,这其中有一位同学的家长让老师印象颇深。
那位同学是个帅气幽默的男孩子,情商很高,常常几句话就把周围人逗得笑声不断,但在学习方面却兴趣寥寥,为此家长也很发愁。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罗老师便开始经常与他谈心,帮助他把学习任务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并引导他意识到:学好知识,能让自己更有内涵,比如地理中的名山大川、历史中的英雄故事,都可以成为未来幽默表达的丰富素材。
多次沟通和实践之后,他逐渐从回避学习转变为主动积累,也开始愿意从不同学科中发掘真正的兴趣。
后来罗老师才了解到,这位同学还有一个妹妹。家长原本将两个孩子安排在不同的国际学校,本意是想对比择优。一段时间后,发现儿子每次回家都兴高采烈地分享老师怎么带他们“玩转课堂”,女儿却经常抱怨学习无趣。经过慎重考虑,家长最终决定将女儿也转入王府学校,期待她同样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成长。

▲罗老师主持期末表彰大会
家长后来告诉我,因为看到了孩子的变化,让他觉得王府是值得信任的,也让我体会到虽然作为老师课时的时长是固定的,但是宽度和厚度并没有固定,我想做的更多更好,对得起我的职业、孩子们的前程还有家长的信任。
连续发送了13年的周报
从2011年来到王府至今,只要作为班主任,每周五罗老师雷打不动的一件事,就是给班上所有同学的家长发送本周的周报,上面详细记录了孩子们一周的考试情况、生活情况、要通知的事项等。
从那个短信一毛钱一条的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很多家长会在周五刚开始的时候就期待着这封周报的到来。

▲每周给家长的班级周报
家长们也会经常给罗老师反馈,孩子其实对信息的内容同样非常重视,有时候还会“偷看”。在了解到这一点之后,罗老师在编辑内容的时候,会更加注意周报中的措辞,着重表扬一些同学,偷偷给他们增加自信;在批评的时候,也只阐述现象,不会指明具体的人。
这样的“细节控”贯穿在罗老师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因为感受到关注与爱意,让她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条亲密的师生纽带,也与家长之间达成了友爱的双向奔赴。
我愿意在带班的时候多做一些事情,让家长更了解我们,来增强家校之间的互信,也很开心收获了很多理解和支持。像每到秋季的时候我的嗓子都会不太舒服,很多家长记得会发来信息关心,都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
★ ★ ★
★
在王府14年,发生了太多让罗老师记忆深刻的事情,这些都和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
她记得那个重拾了音乐梦想的孩子,在刚琴房有点害羞地表示刚重新练琴可能弹得没那么好,但想起罗老师之前的鼓励,还是想弹给她听一听;
她记得有一次在班上发了火,气的没吃饭,有个孩子端来了一碗只有6粒米的稀汤,她哭笑不得地询问原因,孩子说有一天早上听到她和餐厅阿姨的对话,以为她爱喝这样的;
她记得因为年底有两周要去杭州外出学习,所以要提前安排好课程,学生们在得知后,委屈巴巴地问能不能一周就回来,或者下次能不能不去那么远,就在北京,这样至少能回来见一面……
这样可爱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不胜枚举。罗老师常说,学生就像一本书,她有幸在从教经验里能够阅读这一本本书籍,因此格外珍惜地对这本书籍里的文字认真审读、批注,去抚平翘边和折痕,在自己的那一页书写篇章,供下一阶段的同仁参考阅读。

罗老师说教育工作是要具有开放性的,要去探索更多学生的可能性。于是从去年开始,她有了新的计划,她想重点关注普通班的学习进度。
这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辅导,罗老师说虽然孩子知识掌握得一般,但学习态度好,还很会给情绪价值,因为知道此前罗老师带的是重点班,很担心她有落差,所以即便交卷之后就知道自己没考好,还是会主动和罗老师说,一定不要生气、不要放弃,自己现在就去把卷子抄10遍……(开玩笑)
“真的是一群特别可爱的孩子对吧!”罗老师笑着说,在她眼中,每一位学生都像星辰一样璀璨。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