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成为项目的主角,世界因他们而亮起微光
在达罗捷派,最特别的风景从来不只在课堂上。我们的每一个PBL项目,都由学生自己提出、自己策划、自己落地。从最初的灵感火花,到一次次尝试与修正,孩子们真正成为了学习与行动的主人。
上一学年,有同学用善意点燃希望,走进康复中心陪伴特殊儿童,并为他们筹集捐款;有同学用音乐表达心声,写下一首属于青春的原创歌曲并自主拍摄MV;有同学用琴声托起梦想,为远方的孩子提供教育与医疗支持。
每一个项目,都不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学生们主动发起、坚持完成的成长印记。
01
「用善意点燃希望」
Aria是即将升读12年级的学生,作为曾经的志愿者,她参加过很多公益活动,那些经历让她深受触动。
她开始思考:能不能把这种有意义的经历带进学校,让更多同学一起参与?
带着这个想法,她找到了Emily、Calina 和 Rachel 三位志同道合的同伴,成立了「JPED Action」。她们用一学年的时间,将一个想法,变成了链接师生、连接社会的公益项目。

「JPED Action」项目的四位发起者:Emily、Calina、Aria、Rachel(从左到右)
起初,她们怀揣热情,却没有成熟的经验,更没有可以照搬的模式,一切从零开始。
Emily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准备在校内筹办Flea Market和才艺表演时,她们兴奋地设计了方案,发出了问卷,可几乎没有人报名。眼看活动可能“破产”,但她们没有放弃。
她们挨个儿去找老师沟通,请家委会帮忙宣传,鼓励同学们参与。慢慢地,活动的消息传开了,从小学到高中,从学生到老师,大家开始热情响应。
最终,Flea Market和表演秀在4月30日顺利举办,吸引了众多家长和老师,为北京房山的天云残疾人康复中心筹集到了第一笔款项。
随着经验的积累,「JPED Action」小组的计划逐渐清晰起来。她们不满足于单一的筹款,而是希望和天云中心建立一种长期的联系。
5月28日,达罗捷派七十余名师生,走进了房山的天云残疾人康复中心。
刚到达时,大家还有些拘谨。天云的孩子们磕磕绊绊地尝试沟通,有的用稚嫩的发音,有的配合着手语。就在这样简单而笨拙的交流里,陌生感慢慢被打破。
一个小小的细节让Aria深受触动——天云的孩子小洛,说自己“11岁”,但看上去只有八九岁的模样。不同成长环境带来的差异,就这样直观地摆在眼前,让孩子们第一次真切地理解到“平等”与“尊重”背后的分量。
在随后的互动里,孩子们分组一起读绘本、做手工、玩游戏。天云年纪大的学生会自然地牵着小一点的孩子,带他们参与到活动中,给他们安全感。而达罗捷派的学生们,也逐渐融入其中。
那一刻,公益不再是书面上的词语,而是一次次真切的陪伴和微小却真实的关心。

6月14日的Charity Day 成为了这一学年的亮点。
当天上午,Action 小组在艺术教室带领大家完成了艺术工作坊,天云的孩子们在这里尝试艺术的创作,也逐渐放松下来。
午饭前的一个小细节,让大家心里格外温暖:有几位年纪小的孩子因为饥饿有些着急落泪,身边年纪大的孩子很自然地把食物先递给他们,让他们先吃饱。
我们的学生从旁边家长的摊位拿来热狗分享,而天云的大孩子们却先让小朋友吃,自己则耐心等待。
到了下午的互动环节,孩子们已经完全放松下来,愿意主动交流。虽然语言表达有限,他们依然用手语和稚嫩的发音表达自己。

天云的孩子们还与JPEDers一起,在舞台上完成了手语表演《感恩有你》。那一刻,手势与歌声交织,不仅传递出感恩的心意,也展现了两群孩子跨越障碍的连接。
这场表演的背后,是几个月的排练与付出,更是无数次的沟通与磨合。它让所有观众都感受到,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表演,而是一份心意的兑现。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四位同学学会了如何把理想转化为可行的方案,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在遇到问题时灵活调整,更学会了尊重与倾听。
她们也逐渐意识到,公益不只是给予,而是双向的理解与陪伴。
“天云的孩子很幸福,但他们也需要看到世界的另一面。” 这句话,道出了她们四人坚持做这个项目的初心。

02
「他们自己拍摄了一支MV」
“We have a dream, no rain, no rainbow”——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是少年青春的呐喊:成长中的痛苦并不可怕,因为那正是通向希望与梦想的必经之路。
本学年,11年级的Zeus、Jenny、Iris Niu、Calina、Iris Yang、Steven Wei、Direyna、Sammi、Cecilia、Chris、Emily、Tia等同学,用一首原创歌曲Rainbow唱出了他们内最真实的心声:即便迷惘,即便前路不明,也要勇敢地走下去。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积蓄力量;每一场风雨,都是通往彩虹的必经之路。

这首歌从歌词到作曲,全部由同学们自主创作完成。
历史三个月,从歌词的打磨,到旋律的编排,再到录音棚里一遍遍的录制,他们用吉他、小提琴、竹笛、鼓、贝斯和钢琴把心声化为旋律,唱出成长的迷惘与痛苦,也唱出面对挑战的勇气与希望。
从阴霾到光亮,从孤单到团结,从怀疑到梦想。歌词里反复出现的“We have a dream”,不是口号,而是青春的呼应:我们在一起,我们有共同的梦想。
他们不仅用音乐表达自我,更用影像记录下这段难忘的旅程。MV的拍摄与制作,展现出学生们跨越音乐领域的创造力。
他们学会了如何合作、如何倾听彼此、如何在困难面前不放弃。每一帧画面,都与旋律交织,描绘出一群年轻人勇敢追梦的模样。
正如歌词所唱:“It’s my turn to shine, the sun rays supreme”,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舞台上,他们用汗水和心意换来了一段值得骄傲的青春记忆。
少年有梦,就有光芒。
03
「用琴声托举梦想」
上学期,11年级的Calina以音乐为主题,开展自己的PBL项目。项目的最终成果,是一场音乐会。
作为一名国际学校的学生,Calina常常接触全球议题,她深知全球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不平等。
所以,当她得知柬埔寨仍有许多孩子因贫困无法获得最基本的教育与医疗资源时,学习小提琴十多年的她的心中出现了一个念头:“我是否可以用音乐,为他们点亮一盏希望之灯?”
于是,一场名为「A Loving Concert」的慈善音乐会在她的心中萌芽。

Calina说:“音乐教会我表达,社会责任教会我行动。”她坚信,信仰可以激发行动,艺术可以成为爱的语言。
走进打工子弟学校进行表演,参加慈善演出,去敬老院演出……
这些经历,让Calina懂得了音乐不仅是舞台上闪耀的光芒,更是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
孩子们眼中那份新奇与喜悦、老人们脸上绽放的笑容、观众久久不散的掌声,都在悄悄回应她心中那颗小小的种子——她正在用音乐,默默地播撒爱与希望。
正是带着这样的初心,Calina倾注全部心力,精心策划,将这场以「爱」为主题的音乐会打造成一个充满温度与深度的公益现场。
她还邀请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加入:有人用歌声应和、有人弹琴打鼓、有人负责音响灯光。
她希望这场音乐会不仅能传递爱心,还能点燃更多年轻人心中的奉献爱心火焰;她更希望以此鼓励大家,用自己的才华,为他人的生命增添一束光,带来一份温暖,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6月14日,Calina与同学们精心筹划的慈善音乐会顺利举办。那一晚,舞台上汇聚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学生们的心意与坚持。最终,音乐会共筹集到 5.4万元善款,全部用于支持柬埔寨儿童的教育与医疗援助。每一份捐款,都化作实实在在的温暖:一个书包、一顿营养餐,或是一剂守护健康的疫苗,为远方的孩子们点亮了希望。
这些爱心没有停留在数字上,而是化作真实可触的力量。共计35箱物资,承载着900多个孩子的梦想与期待,从北京出发,跨越山海。8月5日,它们抵达柬埔寨金边,送到孩子们的手中。






这些故事,只是JPEDers成长的缩影。
当青春遇见责任,当梦想化为行动,孩子们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在为世界注入新的温度。
正如他们在歌声中唱到的:“No rain, no rainbow.” 愿每一位JPEDer都能在经历风雨后,收获属于自己的彩虹;也愿他们心中的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访校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