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访谈录 | 从OSSD到港理工,再到新加坡国立,我的留学三级跳
2025-08-14 08:47
发布于北京
从BIC到香港,再到新加坡,她的留学轨迹像一条不断延伸的线,串联起对专业的探索、对文化的适应,和对自我的挑战。
BIC学部优秀毕业生系列 -港理工学姐访谈!让我们来一起了解学姐在香港的求学经历吧。



研究生要去新加坡国立大学,准备攻读海事技术与管理专业

(新国立-2026 QS世界大学排名- 世界第8位)
我是先在加拿大读了两年,然后在转回国读了我们这个BIC的OSSD课程。 一开始去加拿大是因为我二姨在加拿大,所以父母那个时候觉得就是去那边的话有个照应。

OSSD的话在BIC这边,除了外教老师上课还会安排中教老师,帮助我们去学习,督促我们完成作业,并且答疑。更利于学会知识和取得高分。

其实对于我来讲的话,在香港上学,可以遇到很多高考体系升上来的同学。一起去做小组作业,完成任务等等。
我觉得体制内学校的学生的话,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都非常棒。 而对于我们OSSD的学生,我们的优势在于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等。在做一些presentation、信息检索时,我觉得OSSD毕业的学生会比较有优势一些。


首先就是香港毕竟还是离的比较近,可以经常回家,第二就是这个专业真的还不错,其他申请到的offer很多都是偏金融会计,但港理工的供应链管理专业,我真的还挺感兴趣的。
我觉得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注意一下面试环节。在申请香港时,如果发面试下来,面试表现好的话,我觉得录取的概率会有一定提升。 就比如我港理工的面试,当时是一对一的对话,有两个教授,一个教授在面试,另一个教授在做一些记录之类的。
这个面试不会问太多专业性问题,而是会关注于你为什么选这个专业、你对这个专业有什么了解等。对方就是要看你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真的喜欢这个学校,香港这边非常在意这些,以及你是否跟我文化认同,他们觉得需要确定你能顺利读下来,如果你不适应那来了也读不下来。
生活费的话,确实是取决于个人,学费比较固定,学费我当年是一年14万港币左右。我在香港基本都是自己租房的,没有申请宿舍,本科生在港理工这里,会给一年的宿舍,这一年我们叫做保宿,一个学期大概在7000-8000这个价位。
在香港的话,那肯定就是广东话了,大家肯定身边的人讲广东话的比较多。但是不会讲的话也不用太担心,我觉得香港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地方,基本普通话和英语都可以走遍香港,不会对生活带来困扰,只是说会粤语会更好融入一点。
我觉得香港和新加坡的气候有点相似,都有点热,不过我还挺适应的。香港和新加坡的冷气都开得很足,所以室内比较凉爽。
新加坡的绿化做的非常好,环境和真的很不错。香港的话餐饮选择很丰富味道也不错,微信支付和Alipay都可以使用,生活还是很便捷的。


学习压力一定还是有的,尤其是大一大二是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会有很大压力,等适应了这个学习模式之后就没那么焦虑了。
在港理工我个人觉得,只要是跟着教授的节奏去上课,就基本一定能毕业,要取得比较好的GPA的话,就要注意平时多去图书馆学习,提前做好预习复习等。
一定是有帮助的。第一就是在学习节奏上,OSSD和大学的节奏很相似,例如都是要按照DDL去交作业,都是最后会有一个考试,但这个考试不代表你100%的成绩。 总结一下就是都是过程式的评估形式。在OSSD学习后,上大学会很容易适应节奏。
另外就是OSSD的ENG4U课程,我还记得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大学写论文时,我就会用到ENG课程上学习的PEEL结构,还会用到引用方式等。真的很有用! 另外,如果ENG4U成绩好的话,在港理工可以转学分,我就转了3个学分。

ENG4U为OSSD12年级英语课
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就是大学时期的各种实习经历吧,当然GPA肯定是最重要的一块,属于敲门砖了。
除了GPA,在大学期间去过哪些公司实习、或者去校外做过志愿者活动有哪些。 因为港理工的本科毕业要求中也有实习经历的要求,有实习经历才能拿到毕业证,然后学校会帮助学生match到企业,所以这一点大家不用担心,在校期间都可以解决。
香港的维港灯火,新加坡的滨海湾星光,中间隔着四年的青春。对白学姐而言,这两座城市不仅是求学的地标,更是她用OSSD的学分、港理工的实习、新加坡国立的offer,为自己写下的注脚: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一步,都算数。
祝福她未来一切顺利,欢迎随时回母校看看!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