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美国多州立法“砍掉”大批专业!人文学科天塌了,这些专业却吃到拨款红利?
2025-07-31 08:34
发布于北京

印第安纳州最先出手:今年春天,州议会通过新规,为学士、本科、硕士和博士项目分别设定了最低年均毕业人数门槛,并要求六所公立高校都对照此标准,暂停、合并或取消低于标准的课程。
规定涉及的学科包括外语、文学、微生物学、数学等,总共超过四百个项目。
印第安纳州
Indiana
2025年3月,印第安纳州州预算案(House Bill 1001)通过,附带了高教项目最低毕业人数硬性指标。
最低毕业人数要求(三年平均值):
副学士:年均 10 人以上
学士:年均 15 人以上
硕士:年均 7 人以上
教育专家及博士:年均 3 人以上
目前,印第安纳州各公立高校(含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等6所)已计划撤销、暂停或合并超过 400 个项目,约占全州项目的 20% ,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外语、女性与性别研究等)及一些小众理工专业。
高校可向州高教委员会申请例外豁免,但需经审批同意后“有条件延续”。
俄亥俄州
Ohio
2025年3月,俄亥俄州通过《参议院第1号法案》(Senate Bill 1),并于今年6月正式生效。
法案规定任何本科专业,若连续三年年均毕业生不足 5 人,必须取消对应学士学位项目。
高校可向州高教署申请豁免,但即便获批,也要接受由州长任命的高教专员设定的“有条件延续”条款。
目前托莱多大学已经宣布,将取消非洲研究、亚洲研究、中东研究、宗教研究、残疾研究、女性与性别研究、西班牙语、哲学、数据分析等9个本科项目以达标。
犹他州
Utah
犹他州在3月通过了《HB 265 法案》,当即对州公立高校的教学拨款进行10%削减(约 6,000 万美元)。
高校可基于招生数、完成率及区域/全州劳动力需求等指标,将削减款项“战略性再投资”到特定项目中。
目前,犹他大学计划在 10 个学院中共削减 94 个学位项目,涉及中东研究、教育心理学、现代舞、听力学、市场营销、神经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等硕士领域。
同时将资金向生物技术、工程、“负责任AI”、行为健康、护理与模拟及公民参与等“高影响力”项目倾斜。
犹他谷大学则“另辟蹊径”,削减航空航天技术管理、本科及木工证书等项目,增设了“应用AI研究所”等新兴方向。
得克萨斯州
Texas
今年德州州立法会通过了《Senate Bill 37》,要求所有公立高校每 5 年审查一次辅修和证书项目,识别并“可能”对低注册项目进行合并或淘汰。
其政策暂时不强制削减任何主修项目,更侧重于定期评估而非直接裁减,对“辅修/证书”项目提出审查义务。
“专业削减潮”,哪些学科欢喜哪些愁?
今年这轮针对大学专业的法案,无疑和特朗普政府削减公共财政、高等教育拨款预算后,各州的“预算紧张”有关。
立法者试图通过“砍项目”缓解教育拨款压力,将有限经费优先投向“高需求”、“高产出”领域,比如STEM、AI、生物技术、健康科学等,以期提升投资回报率和劳动力匹配度,推动高校培养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毕业生。
此外,州政府也正从“信任院校自管”转向更直接的“立法干预”风格。
在部分州明确绕过教职工及校方自我治理,强化对课程设置的“供需”审查,反映出共和党州议会对高校治理的更积极乃至激进介入。
无论怎么说,这些变革对人文学科是首当其冲的。
设置硬性毕业生数量指标,导致人文学科、现代语言和社会科学等“低产”项目首先被“削”;而数字化、工程、医疗与AI方向等“投资回报比”较高专业则得到了加强。
尽管有批评者认为,此举忽视了学术价值的多元性和长期社会文化益处,但“立法削减低产专业”的举措,也为院校提供了合法的“外部压力”,迫使其在项目设置上做出更严格的成本与效益权衡。
浪潮之下,美本申请者如何选择专业?
当下,人工智能(AI)及其相关新兴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各行各业,不再局限于计算机实验室,而是与内容创作、人力资源、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深度融合。
一份由Lightcast发布的全球报告指出,具备AI技能的岗位在非技术领域的薪酬平均高出28%,并催生了诸多“AI+X”新职业。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本十年全球将新增1.7亿个就业机会,其中大多数都与数字化、绿色经济和自动化密切相关。
在当前美国高校注重“学科产能”的背景下,培养跨学科技能、打造复合型人才已成教育的新趋势。
越来越多高校在推出跨学科证书项目,帮助学生在主修之外,补齐数据分析、机器学习、AI伦理等核心能力。
南卡罗来纳大学的一项研究就指出,跨学科证书能显著提升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使他们在满足行业需求的同时,保有更广阔的思维视角 。
面对如此趋势,申请美本的同学们应在专业选择上兼顾“深度”与“广度”。
首先,STEM方向可计划主修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或电子工程等传统AI热门领域,能打好技术基础;
其次,可辅修统计学、认知科学、行为学或商业分析等,让数据思维与人文社会视角并驾齐驱;
最后,务必利用高校的跨学科证书项目或短期研修机会,补强AI伦理、项目管理、沟通表达与团队协作等“软技能”。
这一组合不仅契合多行业对AI人才的高标准需求,也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既能编写算法,又能理解用户需求,把握技术应用的社会影响。
在申请文书和面试中,大家要注重通过项目案例或实习经历,凸显自己如何运用技术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或在跨学科团队中承担协调与创新角色;
同时,表达对AI伦理、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展现更为成熟的价值判断力。
当下,一份兼具技术实力与人文关怀的个人简历,才能在“硬核”与“温度”间找到最佳平衡,帮助你赢得名校招生官的青睐。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